意见提出,对使用省内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等光伏组件、未享受中央财政补助且通过验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施行电价补贴;居民利用自有屋顶自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自发自用电量不纳入阶梯电价适用范围
由于种种原因,嘉兴模式复制起来仍有一定难度。该技术可使建筑实现多功能化,不仅能实现系统发电,缓解供电压力,而且可以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达到夏天散热、冬天保温的效果。
但要想成功落地,还需要政府的统筹规划和引导。但最大的问题是屋顶不好找,因为一个项目的回收周期通常在20年左右,如果期间业主产权发生变更,项目是否能延续就存在很大变数,这也是很多银行不愿意贷款的重要原因。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能源研究所所长助理袁睦然认为,融资难、项目收益不稳定、建筑屋顶难找等多种障碍都影响到上半年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开发。业内人士指出,分布式光伏发电要加快落地,必须跟建筑结合,走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道路。业内人士指出,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模式,首先要有产权明晰的屋顶资源。
为破解制约分布式光伏发展的难题,今年8月4日,国家能源局在浙江省嘉兴市召开全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应用的现场会,推广统一资源、统一规划、统一服务、统一标准的嘉兴模式。尽管如此,距离完成全年建设目标仍很遥远。于调度台可以对每一个电源点实时监控,可以把电网的实时的潮流情况和变电站的负荷输出结合起来。
记者:配网自动化让我们的配网更加智能、更加安全吗?它又是如何体现的呢?黄武浩:今年7月份,由于故障,庆丰变电站24条线路停运,得益于配网自动化系统。规划做好以后,结合整个城市的开发和建设。随着杭州市电动汽车我们的发展,随着充电桩的逐渐增多,电动车保有量的增长,有可能对配网系统造成影响,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进行预测,规划、建设,保障配电网的稳定运行。总体上来说,我们的主网架和它们的区别并不大,而在城市的核心区域和国际一线城市基本上在同一个层次上。
记者:智能配网是智能电网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如何把它融入杭州当地经济、社会生活呢?黄武浩:杭州地区配电网的规划、建设和整个杭州的城市规划紧紧融合在一起的。记者:记者了解到,我们杭州户均停电时间为26分钟,但是这个数字巴黎是15分钟,而东京则是9分钟,你觉得我们和国际一线城市的差距在哪里?黄武浩:我们社会发展速度比较快,用户的需求变化较大,我们配电网网架结构上,还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
我们现在是无条件消纳分布式光伏上网,但是我们还需要确保配电网的稳定、安全,对电能质量没有影响,对电网安全没有影响。另外,就是在现场发生故障的时候,如何防止分布式电源返送电,危机抢修人员的安全。你不知道它对现有配电网稳定影响的具体数据,也不知道它对我们的供电质量造成怎样的波动。没有配网自动化,我们配网的运行相当于处在盲调之中。
因为分布式光伏电源点比较多,配网调度不像省调或者国调对大电厂大机组监测,通过人工的方式就可以进行潮流监测、倒负荷来保证大电网的稳定。因为没有坚强、智能的配电网,盲目接入分布式光伏是对于配网稳定运行危险的。智能配网作为智能电网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如何助推分布式光伏并网的,它又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了哪些新的智慧元素?日前,我们的记者采访了国网杭州市供电公司总经理助理黄武浩,让这位见证了一个城市配网逐渐智能化的人,为我们推开配网自动化的窗子,让我们从中窥视一二。以前配电网抢修只需要断开变电站电源就可以,但是接入分布式电源以后,电源点增多,则需要隔离分布式电源点,保证抢修人员的安全。
所有的操作仅仅需要两个调度员就可以完成。这都得益于配网自动化的数据分析。
规划时,我们需要考虑供电可靠性需要如何的保证,不仅仅满足用户的负荷需求,也需要考虑运行中各种故障的情况,尽可能减少用户的停电时间。通过调度远方操作,调度员操作了52步,有效隔离故障点,并且让非故障区域迅速恢复供电,我们总共花费的时间仅仅为52分钟。
正是对配网各个结点详细的数据监控,一旦出现数据异常情况,配网主站系统就会做出反映,进而进行故障隔离,保证配网稳定。记者:什么是配网自动化?配网自动化如何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黄武浩:原来,我们更加关注变电站、主网架的运行安全,可靠供电,实际上用户感觉最为明显的还是配电网。特别是大量的分布式光伏大规模接入。记者:我们对分布式光伏上网提供了哪些服务措施呢?黄武浩: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相关规定,所有的电站外侧投资全部属于电网公司,包括推进配网自动化光线投入。每年我们都有一个配电网的年度规划,规划中我们的配网自动化和我们的一次配电网是同步进行规划和设计。我们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候,立项的时候需要把以上的因素考虑进去、同步跟进,确保把原来的规划落地,确保向着我们理想化的电网的目标去迈进。
另外,还需要通过其他的变电站专供负荷,这又需要进行远程的操控,保证负荷供应。比如钱江新城它是一个金融商业聚居区,属于高负荷的区域。
分布式光伏比较有特点,有太阳能的时候,这条线路的负荷比较低,但是没有太阳的时候,这条线路的负荷则有可能会增加。分布式电源点很多,而且每个电源点都不一样,人为操作是难以达到稳定运行的,所以配电网自动化可以通过监测配电网总变电站以及整个配网的潮流变化情况,可以自动给出策略,对整个配网潮流进行智能优化,保证用户侧的用电。
以前,在调度台,配电网的运行数据是没有的,只有变电站的数据,但是我们的配电网是像蜘蛛网一样与用户相连的。出现故障以后,配网系统会通过数据分析判断故障的范围,找到故障点,调度台会通过远程操控迅速隔离故障点。
目前,杭州配网自动化已经基本成型。配网主站系统相当于一个大脑,它会自己分析采集的配网各个结点的数据,配网主站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做出最优方案。记者:我们的配电网自动化怎样消纳分布式光伏呢?黄武浩:应该说,新能源的接入很多都是经过配网来接入的,没有配网自动化盲目接入分布式电源是危险的的。从目前来看,我们杭州地区分布式光伏上网情况还是不错的,上网达到了100%。
离开坚强的配网支撑,分布式光伏发展也许永远都是空中楼阁。由于配网自动化,通过对配网运行的数据,监测、采集、分析、智能优化,使大量分布式光伏并入配网成为可能。
目前,杭州地区所有的分布式电源点都必须安装反孤岛装置,就是为了防止孤岛产生此项目将分三期实施:一期建设30 MW,2015年4月开工,年底并网发电,年实现销售收入3600万元(约新台币1.8亿),利税600万元(约新台币3065万);第二期60 MWp,2016年4月开工,年底并网发电,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300万元(新台币3.7亿),利税1100万元(新台币5618万);第三期60 MWp,2017年4月开工,年底并网发电,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300万元,利税1100万元。
由江苏蓝天光伏科技投资13亿元人民币(约合新台币66.4亿)建设的150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落户通辽开发区。其将利用工业园区内工业厂房屋顶、农业大棚、畜牧养殖大棚等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租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建设地面分布式光伏电站
此项目将分三期实施:一期建设30 MW,2015年4月开工,年底并网发电,年实现销售收入3600万元(约新台币1.8亿),利税600万元(约新台币3065万);第二期60 MWp,2016年4月开工,年底并网发电,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300万元(新台币3.7亿),利税1100万元(新台币5618万);第三期60 MWp,2017年4月开工,年底并网发电,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300万元,利税1100万元。其将利用工业园区内工业厂房屋顶、农业大棚、畜牧养殖大棚等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租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建设地面分布式光伏电站。由江苏蓝天光伏科技投资13亿元人民币(约合新台币66.4亿)建设的150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落户通辽开发区事实上,传统的配网调度中心仅仅掌握变电站的数据,没有配网运行数据,以及用户侧的信息。
特别是分布式光伏,由于太阳光强、角度的变化,电源点的电压、电流时刻变化,这都考验着配网的承受能力。黄公望村村主任王忠生告诉记者,2010年,该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村子800户村民的民居工程开始逐步落地。
如果某条线路在检修人员进行停电操作时,接入电网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依然能够向电网送电,这就是孤岛效应。众所周知,相对于国家电网统一调度来说,任何一个分布式光伏电站都能单独成一个小系统运行。
黄公望村每户居民安装2000瓦电池板需要成本为36800元,每户只需要交纳15000元,其余的由地方政府承担。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我国配网自动化较低的覆盖率,可以说没有坚强的配网作为支撑,分布式电源并网无异于天方夜谭。
留言0